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 面试相关 >> 指导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分析

发布:2014-08-25 12:21:18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即将举行,山东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sdsgwyw.org/)就近期网络热点讨论事件“女博士扬言‘死都不下基层’”,从公务员考试面试角度模拟并全面解析,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受益。
  热点概述
  “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 这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女博士在参加了赴闽北山区原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活动后,于8月3日在新浪个人微博上发出的感慨。此言一出,在网上引起非议,在众网友的谴责和道歉呼吁中,女博士日前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
  相关评论
  《对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言论不能一笑而过》:一位受到几乎是最高层次教育的年轻人,为何变得如此娇气、如此脱离群众?在微博公开发表此等言论之时,为何没有考虑到它的危害性,为何把高级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完全抛到脑后?我们必须弄清,到底是个人出了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抑或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改变。否则,我们培养再多的博士又有什么用呢。
  《“死都不下基层”的心态值得反思》:近年来国家鼓励走基层、下基层、关注基层,鼓励高材生们到基层去,也出台了不少配套政策,例如“大学生村官”。在任何社会,总会有人不甘于基层的平淡、希望站在更高的平台谋发展,这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基层和城市之间并非一种简单的职责机构的划分,而是一种泾渭分明的阶层身份和资源分配的划分——在基层就意味着在底层,意味着资源获取量或获取机会少,从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厌弃。反过头来看,我们也应该想想基层又是凭什么留住大学生?女博士所说的“他们显然不把我们学生放在眼里”,恐怕并非假话。一些基层官员文化低,干部“倚老卖老”,初来乍到的高校生又清高自傲,不屑一顾,之间矛盾不必多说。无论是基层地方还是高校生都并没有真正把“下基层”当一回事,高校生意兴阑珊、身在曹营心在汉,基层官员草草应付,也就难免出现“死都不下基层”这样的“豪言壮语”。
  《“坚决不下基层”折射浮躁心态》:“坚决不下基层”的吐槽让人思考:在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基层?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中,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物质享受?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说明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基层实践的洗礼、需摒弃浮躁的心态。大学应该反思,只有来自基层、根植基层、走进基层,才能成就成熟的大学教育。
  《“死都不下基层”悲哀了谁?》:令人忧心的是,从现实来看,坚决不下基层的,奔着体面光鲜、物质充裕的目标而去的,显然不只是女博士,这是大部分象牙塔走出来的学子,尤其是所谓精英的选择。这与高校过分追求工具理性,却忽视了培厚人性息息相关,可以说功利思想已经深入某些人的骨髓,人文理想的缺失俨然成为教育的通病。
  模拟题
  “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 这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女博士在参加了赴闽北山区原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活动后,于8月3日在新浪个人微博上发出的感慨。此言一出,在网上引起非议,在众网友的谴责和道歉呼吁中,女博士日前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基层的建设需要一大批青年才俊。而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知识精英到投身到基层建设中去,从特定时代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到近来中央领导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去无不如此。但是,最近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女博士在从基层考察归来后,竟然发出了“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的论调。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中的精英,该女博士的言论着实让社会大众大跌眼镜。针对此事,我认为,其虽是孤立事件,但却反映了当前部分青年学生的在就业方面的一些真实想法,因此尤其值得政府、社会以及学生群体进行认真反思。在我看来,该女博士之所以发出了这种不下基层的声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人价值观的扭曲是其最主要的个人主观原因。最为一名博士生,其学历不可不为之高,应当说在专业知识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甚或在其特定学术领域属于专家。但是,从其言行而言,我们不难发现,该博士生明显缺乏一个正确严肃的价值观。扎根基层、关注民生、奉献社会等朴素的社会共识并没有为她所接受,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腐朽思想却与之相伴。正确、积极价值观的缺失让她丧失了对基层的热爱,从而对扎根基层不屑一顾。
  第二,学校教育重视工具理性的开发而忽视人格教育的培养是其重要原因。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往往曾在着重大偏差,以分数为纲,忽视学生人格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为社会大众所诟病。在这种教育理念与机制的要求之下,我们国家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专业知识过硬,但却容易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从而难以抵制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不良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即便是到了大学乃至更高的教育阶段,也往往木已成舟,难以改变。因此,该博士的言行并不能否定其专业知识,但却印证了其从小以来在学校教育中确实缺乏系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导致其对基层没感情,对基层事业、基层人民没感情。
  第三,城乡二元分化的现实格局是其作出上述论调的现实体制原因。当前,城乡二元分化的现实格局是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体制问题与社会问题。对于很多青年学生而言,其并非不愿扎根基层,而是因为相较于大城市,基层的基础设施、各项社会资源严重短缺与不足,无法提供青年学生足够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而经过了九年甚至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很多学生在就业时就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如果这时基层无法提供其足够的创业机会与发展前景的话,他们也只能考虑现实经济或其他因素而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因此,一位谴责这种不下基层的想法也是不甚合理的。
  第四,政府激励保障政策不到位是其作出上述论调的政策诱因。既然我国当前还是存在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划分,如果政府能够提供足够的激励优惠政策以推进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在基层发光发热,那么这种问题应当也不会很严重。但是,现实是目前政府对于促进青年学生到基层发展的政策还较为宏观,缺乏较为系统、详备的方案设计与规则设置,而且其实际落实情况可能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两者相加,青年学生往往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与诱人的发展潜力面前而选择不下基层,转而到大城市发展。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孤立事件成为多数青年知识分子的实际行动,我们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作为学生个体,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择业观。青年学生应当自小树立扎根基层、关注民生、奉献社会等朴素的社会共识,自觉摒弃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腐朽思想却与之相伴。尤其需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正确、积极价值观来引导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在自身方面纠正思想上的主观偏差。
  第二,作为教育部门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应当重视学生人格教育的养成与发展。作为教育机构,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应当以系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学生的个人人格与基本素质,转变以往的只看分数而不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偏差。从而真正保障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人人格。
  第三,作为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基层经济,推动基层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努力破解城乡二元分化难题,为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解决最大的体制瓶颈。
  第四,党中央、国务院应当系统制定并全面落实鼓励知识青年到基层发展的响应优惠激励政策,解决知识青年扎根基层的后顾之忧,让基层真正成为知识青年创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乐园。
  总的来说,尽管该博士扬言“死都不下基层”毕竟是孤立事件,但其背后所蕴藏着的深层的思想原因与体制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在这里,我无意将该博士置于道德准则的对立面,因为其终究也有难言之隐;而且我也从来不质疑绝大多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精神。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要真正推进知识青年在基层发展创业,固然需要个人正确价值观与择业观的树立,而单纯靠个人的觉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机构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破解以及政府相关鼓励优惠政策的保障与支撑才真正是应对该问题的治本之策。

手机扫一扫
加入公考提醒平台

微信名: 公务员考试报考提示
微信号: gwy999999
功能介绍: 公务员考试,报名,考试指导,相关提示信息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1 http://www.sds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20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